普通话,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通用语,是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国人民都要说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推普日是一个法定节日,即推普日的目的就是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把普通话推广到全国各处去,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1999年2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4日为推普日。2001年10月22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每年3月4日这一天为全国推普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国策、国旗法、国徽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日是我国唯一一个法定节日;推普日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开展推普日宣传活动。
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学校要将推普日作为一个宣传教育主题,把推普日活动与学习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学校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用语用字规范》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以演讲、展览、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开展推普宣传教育活动。各班要通过广播、板报、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推普日主题;组织学生观看推普日宣传片、专题节目;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要通过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板报、张贴推普日宣传标语、利用板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形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国推普日”前后举办一次专题推普日活动。各学校要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为重点内容,通过设立宣传栏、橱窗宣传栏、黑板报、设立宣传咨询台、张贴文字广告、召开推普工作座谈会和印发推普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二、开展校园及社会宣传活动。
学校利用开学典礼、班会、黑板报等,大力宣传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政策法规以及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等知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广播等向全校师生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推普日主题影片、观看推普日宣传片等。利用学校广播站、电子屏播放推普日主题和内容。
三、加强普通话普及教育工作。
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还不能满足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水平、全面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快教育领域普通话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基本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普及高等教育,具备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普及高等教育,具备较为完善的社会文化条件。在今后15年内要进一步提高国民学习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推广普通话,将普通话普及作为“语言生活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以“普九”为契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将普通话推广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普通话进课堂”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普通话进校园、进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普通话纳入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和学生语言文字培训体系范围。
四、加强学校教师普通话培训。
教师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力军。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教师既要讲普通话,又要会讲普通话,既要培养学生普通话运用能力,又要提高教学技能。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普通话水平高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技巧。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成长规律、教学规律进行针对性培训。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普通话。教师要使用普通话并有一种应用普通话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