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田中真纪子于2007年提出,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词,指在自媒体中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群体聚集的场所而产生的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网络媒介。在日本,这种定义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日本的法律事务上,它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大众文化,它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形式和媒介内容的集合,还可以指称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新媒体。中国学者李慎之曾将自媒体定义为一种新媒体形式:“自媒体”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了新媒体、网络传播、社交传播等多个重要环节,并且对用户来说在移动终端上更方便快捷的阅读与分享信息等多种使用方式。目前,“自媒体”一般被定义为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而产生的非正式传媒形态和新型媒介形态。
一、社交媒体与新媒体
在美国,自1996年首次提出“新媒体”这个概念以来,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以新媒体为核心理念的官方网站,并逐步将其用于各类信息传播活动。《社交媒体: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泛互联网时代”[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2],在国内也逐渐有学者提出了对于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不同理解。其实在中国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解释,例如张帆、陈伟鸿等[3]。新媒体通常是指互联网应用于生产传媒内容的各种类型的媒介[4],以其快速、高效、广泛地传播信息为特点而形成的一个新型主流舆论媒介体系。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更高开放性、网络化和互动性的新型媒体形态。它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信息从而实现信息传播和意见反馈功能[5],同时拥有内容生产和信息发布两大主要功能。
二、移动媒介与自媒体
移动媒介是指移动设备上接收、发送、接收信息的传播方式。移动设备上不仅可以浏览、搜索、浏览信息,还可以通过信息终端分享和获取信息。据统计,全球每年通过手机浏览的新闻达320亿篇。移动网站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是人们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分享思想和经验、进行传播交流的主要途径。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38亿。
三、互联网与自媒体
自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比较深入的领域之一。在国外,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种自媒体应用程序已经非常广泛,其中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占据了绝大多数。而自媒体则主要是指以网络传播为根本形式和手段而产生的非正式传媒形态和新型媒介形态,其与传统媒体相比具备了更强的互动性和内容多样性,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随地利用新技术和渠道参与和交流信息、表达意见和观点。随着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用户量以及各大网站与自媒体平台都对新媒体技术及模式进行了大力支持与推广,新媒体在大众传播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互联网与自媒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又存在着许多相似性和异同点,所以我们需要对二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网络与自媒体
网络是媒体的简称,这与媒体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由于网络是一种“全开放系统”,它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等特征,因此网络实际上也是自媒体的一种形式。网络与自媒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更加广泛和多变的特征,而自媒体主要是根据自己对网络特点和特征的理解进行创作的,因此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五、对未来的思考
任何事物都会有其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部分事物消失或者被人们所遗忘,而另一部分事物却是一直存在的。对于自媒体来说,它已经成为了当下新媒体发展得最好的阶段之一。但新媒体并非只是新媒体,它还存在着更多的种类,对未来市场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改变。对于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自媒体也在不断发展并形成独特的形态。